2025是台灣氣候政策的關鍵年份,台灣 10 個關心氣候變遷的環境團體,發起11/1「為氣候而走——打造韌性台灣」遊行,提出三大韌性主題 12 項訴求。在聯合國 COP30 大會前夕,將台灣民間期望加嚴氣候承諾,要求政府提出符合淨零路徑的 2035 減碳目標、堅守非核減煤的能源轉型等訴求積極表達。我們也邀請百工百業站出來,一起上街,為氣候而走,氣候調適護未來,打造韌性台灣!

三大韌性主題12大訴求,包含:

一、建構永續與世代正義韌性

  1. 強化非核減碳目標, 守護升溫不超過1.5°C的世界
  2. 落實國土規劃與協作,建構公平綠能與氣候韌性
  3. 善用生態專業與在地知識,共同保護、修復及經營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
  4. 履行兒少表意權,保障青年與未來世代的司法救濟及氣候決策參與權
  5. 落實污染者付費,促進產業低碳競爭力

二、強化國家安全與自主韌性

  1. 減少進口能源依賴,提升全民能源安全與自主
  2. 百工百業站出來,氣候調適護未來
  3. 正視氣候變遷風險,強化因應衝擊的調適及回復能力

三、深化民主與多元文化韌性

  1. 實現不遺落任何人的支持系統,捍衛地方為本與勞動尊嚴的公正轉型
  2. 打造最小衝突的能源路徑,深化綠能開發過程民主參與
  3. 從部落出發、捍衛土地主權,落實環境正義
  4. 拒絕戰爭加劇氣候危機,停止資助種族滅絕

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祕書長崔愫欣強調,讓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幅度相較於工業革命前不超過1.5°C,是國際公認的氣候安全臨界線,超過這個門檻,氣候變遷的衝擊將急遽加劇——包括極端高溫、乾旱、暴雨、海平面上升與生態崩壞,都會更頻繁、更嚴重,也更難以逆轉。

今年台灣首次與國際同步提出2035年氣候承諾,也就是國家自定貢獻目標(NDC3.0),宣示氣候行動成為國家優先政策。然而,當前的減碳目標未符合淨零路徑,也缺乏針對能源、運輸、工業等部門的明確策略與治理機制,都將削弱政策成效與社會信任。